收录于话题
#对世界的态度
192个
继任泽平「印钱生娃」的言论过后,1月14日,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建议「按子女数领养老金」「不生育的,退休后只能领取最基本的养老金」的言论,又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争议。包括《蓝鲸财经》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在内的多家媒体,都刊登了相关新闻,评论者众多。◎ 一些网友在相关新闻下方的评论。
但在仔细阅读了具体消息后,我们发现,这其实不是一条「新闻」,而是「旧闻」。它的直接来源,是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在1月13日发布的一篇文章。文章作者在文中谈到了赵燕菁对「养老金」制度的看法,引用了他前些年的一些观点。这篇文章又被其他媒体二次引用,方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。◎ 原文章的标题。
不过,虽然是「旧闻」,但将养老金与生育挂钩这一点,确实是赵燕菁一直提倡的。设计养老金领取制度时,应与生育情况挂钩。不生育的,退休后只能领取最基本的养老金,生育一个小孩的,养老金标准再相应地乘一个系数,依此类推,设置分级。他认为,这是让市场恢复正确的信号,在孩子抚养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,应该让抚养孩子多的家庭在社会再分配中获得更多的分配。他说:「如果你不生育小孩,未来其实很大程度是靠别人家小孩交的养老金在供养。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生育,养老金制度也就成为了『无源之水』,随着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,而下一代的人越来越少,人口抚养比例失调,下一代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。」有人认为,这个建议不就是在惩罚那些不生或生不了孩子的人吗?这不是公权力在绑架个体的选择吗?◎ 1978-2020年,中国人口出生率。
他认为,生育与家庭相关,而家庭是一个风险互保组织,老一代人抚养子女,子女给老人养老。在古代,一个人生育的子女越多,就越能缓解子女中途死亡的风险,且供养最后平摊到每个子女上,每个子女的负担会越小,对养老也越有利。而到了现代,随着经济发展,金融代替了家庭的这部分功能,社会保障和养老金制度逐渐取代了家庭之间的互保。但社保与养老金依旧依赖于人口与家庭的存在,所以生育与他人是相关的。二是,养老金不是「自己养自己」,而是「代际统筹」。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、通货膨胀,某人即便养老金没有任何违约,最后完全得到兑付,也难以实现有尊严地养老。他举的例子是,已经退休的一代人,养老金缴纳是按他们工作时的标准,领取却是按现在和未来的标准。如果按照他们工作时的经济水平,可以衣食无忧,但按照未来的发展情况,其中很多人或许连最低生活保障都难以达到。◎ 退休养老金=基础养老金+个人账户养老金+过渡性养老金。图为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。
所以他提出,如果想维持体面的退休生活,就需要代际统筹,即用下一代人缴纳的养老保险,支付上一代人的养老金。如果上一代人是生育高峰,下一代人是生育低谷,该怎么办?这就意味着新一代的年轻人,必须通过大幅度提高缴纳标准,才能补上缺口,供养上一代人。否则的话,就必须要国家举债来进行弥补。可提升下一代的缴纳标准,一代人的压力更大,这可能意味着他们更不愿意生育。下一代人口继续减少,下下一代也接着减少,陷入恶性循环。于是,养老债务很快就会变成一种类似于「拆东墙补西墙」的存在,迟早维持不住。所以,赵燕菁认为,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,不如从养老方面下手,通过养老金的优惠政策来鼓励生育,进而填上人口的坑,让这种模式可以继续玩下去。◎ 「拆东墙补西墙」模式的形象漫画。
通过这些论述,我们可以看出,比起任泽平的胡说八道,赵燕菁说的话起码有一些道理,不是全然在信口雌黄。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言论就是值得推崇的。就像新浪博主「知三天乎」谈到的:「这个教授的底层逻辑出了问题。可以鼓励生育,但不是这样的方法,不是这个理由。」可问题在于,当下中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,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,主要是由于养老金制度的问题导致的吗?与房价高、「996」没时间、养育成本高,这些劝退生育的核心因素相比,养老金恐怕只能是个次要问题。如果年轻人大都能买得起房,哪怕是在非一线城市努力几年后买得起房,每周正常地「965」工作,有时间休息、恋爱、结婚,有时间照顾家庭,享受生活,猜猜人口出生率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?第二,即便次要问题不容忽视,但按照他的想法,等于直接默认了养老金「代际统筹」这件事是合理的,「自己养自己」是不可能实现的。当然,依照现在的养老金存放方式,类似以现金的形式存入银行,到退休时再过来领取,那财富的增长速度当然会因为很难追上经济的增长而不断缩水。但是,既然有这样的问题,那想办法让养老金财富增长的速度,努力追上经济增长的速度,是否可能实现呢?挪威是世界上著名的高收入、高福利国家,它的兴起,与油气资源的发掘息息相关。1990年,挪威议会通过了建立政府石油基金的议案,正式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。这一主权财富基金主要用于管理其庞大的石油收益,包括每年由石油产生的税收和出口后的外汇盈余。然后,挪威将绝大部分石油税收和盈余汇入基金进行国外投资,用于政府的公共支出、支撑包括养老在内的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制。2006年,基金进行改组,更名为政府全球养老基金(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,简称GPFG),同时投资领域也更加广泛。而到2021年,挪威的政府养老基金规模已位于全球第一,资金规模超过1.1万亿美元。◎ 政府全球养老基金,当前市值已超过12万亿挪威克朗(约合8.9万亿人民币)。
对于如此巨大的财富,挪威政府没有「有钱之后便为所欲为」,而是由央行进行严格管理,总体投资策略偏向保守,成立之初甚至全部资产都用于投资传统型固定资产:政府债券,之后才渐渐转变为承担较高风险、获取较高收益类型,比如股票投资。此外,该基金每年只允许动用其总额的4%为政府的财政支出「埋单」,这4%相当于基金每年的预期收益率。这也确保了挪威石油收益能够常态化,并可持续地长期维持社会福利,为民众提供养老保障。第三,赵燕菁的说法还面临一个不确定性,那就是养老金若真的这样补贴了,是否真的能够缓解问题?一些发达国家,比如新加坡,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,不仅在养老上,甚至还出台了各种住房、税收、入学相关的一系列政策。但是,这些政策成效有限,都未真的阻止新加坡的老龄化,新加坡人的生育率没有得到很大提升。那么,他如何验证自己这一提议,会起到正面效果,而不是无用,乃至相反呢?如果无法起到激励生育的效果,那么这一举措客观上就是在无理地奖励一些人,而惩罚另一些人。第四,赵燕菁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专业的教授,他在考察问题时,更多是从一种宏观规划、整体设计的角度来考虑。所以他说:「城市规划的第一步首先是对人口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,人口规模大小、增减快慢,包括它的社会构成,比如年龄、文化,甚至种族都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选择、基础设施的配套具有决定性的影响。」在这个过程中,个体的感受很容易被忽略。这就像刑法学者罗翔说的:其实不只是法学,各种政治学、经济学学者,研究宏观问题多了,都容易有类似的倾向。◎ 赵燕菁还提出,随着国民平均寿命增长,应该设计一个选择机制,可以自愿「晚退休」。
那些被精英们决定着的个人,他们朴素的情感以及对公正的需要,往往不受重视。人变成了一个概念和数字,而不再是具体的、活生生的人。然而,他们其实才是这些措施最大的承担者。看看一些网友,在微博相关评论区下方是怎么说的:「我没生孩子也没少交养老保险啊,凭什么少拿养老金。」「你怎么不说人家不生小孩的人还把教育机会让给了你的小孩,同时降低了你小孩的社会竞争压力。」「太可笑了。那要是我跟我老公这样,试管婴儿都失败多次还是没孩子的呢?我们花那么大代价没得到孩子,已经很痛苦了,还这样给人雪上加霜,简直不是东西!我知道砖家会让我去领养,不领养照样不给发养老金, 是吧?」这些人的利益,在决策中总是会被「顾全大局」,总会被认为是可以被牺牲的。可是,今天委屈你,明天损害他,谁能保证后天不会轮到自己?那时候鼓励少生,他们想生的时候不让生,超生就要交钱,可能还会丢掉工作。现在,规则却倒转过来,又拼命鼓励生,不生不行,不生反而可能要面临养老金减少。最后,总有这么一个群体,要为愚蠢的政策兜底,无奈成为牺牲品,令人叹息。所以,面对这样,赵燕菁教授对于自己的说法,最好还是再三思一下,否则被网友批评「如果没有什么好的建议,可以不建议」,总是不太美。如果你还不知道我们的签名书抽赠活动,那一定要看这篇《我们决定连续100天送名家签名书》了解详情。我们已抽赠签名书的老师有:陈嘉映、梁文道、罗新、马勇、刘瑜、秦晖、高全喜、许宏、许小年、罗翔、邓小南、周濂、许知远、张维迎、赵冬梅、周其仁、黄朴民、虞云国......
1月15日,抽赠李礼老师签名书《求变者》。
1月16日,抽赠刘守刚老师签名书《财政中国三千年》。
抽奖活动在知鸦通识APP进行,每人每天都有一次抽奖机会哦~戳文末海报或「阅读原文」即可参与~
1月13日中奖码为ZY00061,中奖学友@铎铎帅(以学友中奖时的昵称为准)。